Please wait a minute...
物流技术, 2024, 43(11): 24-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双循环视角下东北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屈莉莉,翟家瑞,洪 楠,侯梅清
大连海事大学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下载:  PDF (578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基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构想和“东北海陆大通道”的政策实施,物流业与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自身及与外部环境联动的影响尤为重要。鉴于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交往十分密切,从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两个维度出发,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模型对东北三省一区的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态势进行分析,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国家之间经济与物流业的引力强度。结果表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呈现出较好的协调发展态势。其中,辽宁省的表现尤为突出,其外向型经济与物流的联动强度大幅领先,与东北亚国家的交往也更为紧密。因此,建议将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一区的核心区域,并发挥其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作者相关文章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物流业  耦合协调发展  东北三省一区  双循环    
                    发布日期:  2025-01-02     
引用本文:   
屈莉莉, 翟家瑞, 洪 楠, 侯梅清. 双循环视角下东北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 物流技术, 2024, 43(11): 24-.
链接本文:  
http://www.logisticstech.com/CN/  或          http://www.logisticstech.com/CN/Y2024/V43/I11/24
[1] 赵林林, 许浩源, 庄玉良. 考虑技术异质性与碳排放的中国省域物流业效率评价[J]. 物流技术, 2024, 43(5): 1-.
[2] 赵光辉, . 综合交通变革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制、影响效应与实践路径[J]. 物流技术, 2024, 43(5): 138-.
[3] 韩 嵩, 王子纯. 我国物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统计测度与空间特征研究[J]. 物流技术, 2024, 43(10): 1-.
[4] 耿立艳, 张占福, 陆辰枚. 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 物流技术, 2024, 43(09): 1-.
[5] 徐德生, 刘浩楠, 段 玮, 樊 畅. 基于LMDI的内蒙古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 物流技术, 2024, 43(09): 12-.
[6] 刘 妤, 张富贵. 西藏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空间关联特性研究[J]. 物流技术, 2024, 43(09): 23-.
[7] 董千里, 董 展. 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研究——集成场视角的新质生产力要素及应用[J]. 物流技术, 2024, 43(08): 1-.
[8] 张 玲, 朱 柳, 吴克雄. 广西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协调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物流技术, 2024, 43(08): 26-.
[9] 张积林, 钟 宁. 碳达峰背景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J]. 物流技术, 2024, 43(08): 37-.
[10] 汤 齐, 鲁梦楠. 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物流技术, 2024, 43(06): 1-.
[11] 王琴梅, 罗嘉毅. 数字技术对物流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影响[J]. 物流技术, 2024, 43(06): 146-.
[12] 全春光, 方子玲, 吴 堪, 叶 欣. 新发展格局下农产品流通系统构建思考[J]. 物流技术, 2024, 43(02): 1-8.
[13] 李红娟, 方 梅.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和共生关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物流技术, 2024, 43(01): 1-9.
[14] 龚志华, 唐宇梅, 肖建鑫, 罗 浩. 跨区域物流资源整合与非烟物流业务开展[J]. 物流技术, 2021, 40(7): 104-.
[15] 董千里, 李春花, 董 展. 基于两业联动的网链深度融合目的及其实现途径[J]. 物流技术, 2021, 40(6): 1-.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