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绿色生态视角下区域智慧供应链发展组态路径研究——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例 |
吴灼亮1,2,杨玉珍2 |
1.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财经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
2.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
|
|
摘要 供应链的智慧化和绿色化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智慧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其前置因素的作用组态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绿色生态视角,从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智慧化等四个方面构建智慧供应链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熵值法测算淮河生态经济带25市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外贸开放度、产业结构、创新驱动、政府支持、区位优势五个因素对淮河生态经济带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影响的组态路径。区域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内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省域上: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和区域协调上都存在很大提升空间。江苏省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尤其是扬州市可以作为示范,值得其他城市借鉴。创新性指标是河南省相关城市的短板,需要加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是受到多因素组态影响的,城市智慧供应链高水平发展的路径有两条,路径1是政府支持下高开放度,路径2是在区位优势的情况下进行高创新驱动。鉴于不同的路径,各市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径和针对性措施,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更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技术层面上应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供应链技术创新和应用;组织层面上应双向贸易提质增效,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环境层面上应明确政府定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
|
|
关键词:
淮河生态经济带
智慧供应链
熵值法
组态路径
QCA
|
发布日期: 2025-01-02
|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